唐山三友集團:發展精細化工產業 加快實現高質量發展
2024/10/15唐山三友集團是全國純堿和化纖行業的排頭兵,深耕基礎化工領域20多年,塑造了獨特產業優勢的同時,也面臨著資源約束、路徑依賴的發展問題。為加快產業轉型升級,集團確立了“向海洋轉身、向綠色轉型、向高質量轉變”的“三轉”戰略,積極構建“三鏈一群”(“兩堿一化”循環經濟產業鏈、有機硅新材料產業鏈、精細化工產業鏈、新能源新材料“雙新”戰略產業集群)產業布局,特別是將發展精細化工產業列為一項重點工作,從優化產業結構、強化科技創新、深化人才培育等方面不斷發力,全力打造發展新引擎。
優化產業結構,構筑穩固“堡壘”
精細化工是當今化學工業中最具活力的新興領域之一,是新材料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國民經濟重要的支柱性產業。唐山三友集團有著良好的化工產業基礎,但是基礎化工產業比重較大,適應新形勢、塑造新優勢,就要做到傳統產業“彎道超車”與新興產業“換道超車”兩手抓,具體就是要做好改造升級傳統產業、培育壯大新興產業、布局建設未來產業。
以項目為帶動,推進轉型升級,唐山三友集團重點實施一批科技含量高、市場前景好、帶動能力強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。改造升級傳統產業,堅持以新質生產力要素賦能傳統產業,制定《2024年數字化轉型計劃》,與華為公司簽訂合作協議,推進云平臺等數智終端建設。持續優化《碳達峰實施方案》,主動參與全國碳排放市場建設,確保單位產品減碳30%以上。培育壯大新興產業,建設高端電子化學品項目,開發濕電子化學品和電子特氣共32種產品,打造世界一流、國內領先的高端電子化學品產業園;建設精細化工項目,打造“專精特新”冠軍企業,推動鹽化、石化、煤化“三化”融合發展。布局建設未來產業,與鈉離子電池頭部企業合作建設10萬噸電池級碳酸鈉及鈉電池正極材料項目,進軍鈉離子電池產業賽道。推進海水綜合利用項目,按照“液體鹽+淡水”路線,國際首創濃海水高效利用技術,最大限度開發“液體礦山”資源。
強化科技創新,點燃發展“引擎”
打造精細化工技術創新體系,牽住科技創新這個“牛鼻子”是關鍵,要保持高強度研發投入、打造高能級創新平臺、加強高水平技術攻關,切實把科技創新“關鍵變量”轉化為高質量發展“最大增量”。
保持高強度研發投入。制定研發投入“三年上、五年強”(三年上臺階、五年強實力)專項行動發展規劃和實施方案,建立完善研發創新正向激勵等八大機制,自2021年專項行動開展以來,研發投入逐年實現剛性增長。打造高能級創新平臺。推動創新聯合體建設,與清華大學等19所院校開展合作,與武漢大學聯合共建有機硅新材料研究中心,與北京化工大學共建超重力應用技術聯合研發中心。特別是與周光耀、陳建峰、邵安林等院士團隊開展深度合作,四大主導產業全部形成以院士引領發展、催化產業升級的新模式。加強高水平技術攻關。以國家戰略需求為導向,實施“標志性研發項目‘引領’、關鍵技術研究‘筑基’、科技成果轉化‘增效’”三大工程,開展濃海水提鎂、提溴等多項技術攻關,為打造精細化工技術創新體系提供技術支撐。
深化人才培育,鑄造強大“基石”
堅持高端人才引領、科技人才支撐、技能人才實踐,以“第一力度”抓好“第一資源”,著力培育新型勞動者隊伍。
實施英才計劃。加大高層次人才引進力度,今年,集團計劃引進院士2名以上和博士、學科帶頭人等高層次人才百名以上,為企業的科技創新和發展提供強大的智力支持。完善體制機制。堅持“獎勵成功、鼓勵創新、寬容失敗”的理念,深入實施“揭榜掛帥”“賽馬”等機制,以集團旗下純堿公司“電池級碳酸鈉工業化技術”入選國務院國資委職務科技成果賦權改革試點為契機,賦予領軍人才更靈活的技術路線決定權和經費使用權,充分激發科技人才的創新動能。
發展精細化工產業是化學工業向高端化發展的戰略重點,是傳統基礎化工原材料企業實現轉型升級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。唐山三友集團將立足自身傳統產業優勢,大力發展精細化工產業,推動自身向化工新材料企業轉型,為行業發展貢獻國企力量。
來源:中化新網